8月16日,華為常務董事、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做客央視《對話》欄目,與行業專家及生態伙伴共同共同探討鴻蒙未來發展。鴻蒙操作系統 5終端數量突破1000萬,不僅是鴻蒙生態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,更折射出中國科技企業集體沖鋒的韌性。正如余承東所言,是合作伙伴和用戶的支持,把不可能變為可能。
在這場《對話》中,“生態”成為高頻詞。騰訊、阿里、12306、新浪財經等合作伙伴的表述揭示了鴻蒙生態的底層邏輯:技術自主是起點,而伙伴共贏才是關鍵。
生態突圍:從“雞與蛋”難題到千萬級土壤
“如果等生態成熟了再商用,用戶從哪來?這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。”余承東的比喻直指操作系統生態構建的核心矛盾。鴻蒙5的破局,恰恰在于選擇了一條“冒險之路”。決策背后,是鴻蒙對生態規律的清醒認知:沒有用戶基數,生態無從生長;沒有生態支撐,用戶難以留存。騰訊集團鴻蒙產品研發代表劉納宇的發言印證了這一點,騰訊有決心共建鴻蒙生態,因為我們看到了華為的長期投入和用戶土壤。
阿里集團淘天鴻蒙合作代表儒軒也表示,在與鴻蒙不斷的溝通之中,看到了他們的決心,引起共振,讓我們有決心投入這件事。并表示,阿里也會長期的投入,與鴻蒙的小伙伴們一起去把用戶的體驗做得更好。
目前,支付寶、淘寶等超級App的鴻蒙版安裝量均超千萬,京東更在鴻蒙端首發了AR購物等獨家功能。這種“開發-用戶-反饋”的閉環,正是生態滾雪球的關鍵。數據顯示,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數量已超3萬個,而適配鴻蒙的通用辦公平臺已超過100個,工作臺支持快應用已超50000個,覆蓋企業超過3800萬家。
生態協同:安全、效率與“技術理想”
“鴻蒙系統的安全等級與飛機的安全等級相同,且可安裝應用,飛機的系統是不可安裝應用的。”上海交通大學教授、上海交通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主任夏虞斌的對比,點出了鴻蒙的差異化優勢。但對生態伙伴而言,技術實力僅是基礎,商業價值與戰略協同才是持久動力。
阿里淘天集團代表儒軒坦言,初期投入百人團隊適配鴻蒙曾面臨商業平衡的遲疑,但華為的“聽勸文化”和執行力最終打消顧慮:“鴻蒙同學駐場解決問題,幾十個測試版本迭代讓我們看到誠意。”更關鍵的是,淘天團隊發現跨端適配優勢在淘寶應用上得到了完美體現。儒軒直言:“到現在為止,我們對鴻蒙的識別度已經達到90%以上。估計到9月30日,我們整個淘天集團,包括淘寶還有天貓、閑魚、1688,所有這些APP,在9月30日之前能夠做到100%的一個適配,這是我們的一個決心。”
12306則借助鴻蒙的“實況窗”功能,實現了列車信息實時推送,大幅度提高旅客的出行體驗,也是鴻蒙特有的一個特性。鐵路12306科創中心技術部總經理楊立鵬表示,與鴻蒙的合作不僅是技術適配,更是服務理念的升級。
更深層的驅動力,或許是技術人的共同理想。夏虞斌的發言引發共鳴:“我們中國的技術人員,其實內心都是有一個理想,很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努力成果,能夠用在自己的操作系統上,能夠把我們的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。”這種情懷與華為“一次開發,多端部署”的技術愿景結合,形成了獨特的生態凝聚力。
未來之戰:穿越微笑曲線,鴻蒙生態飛輪加速
當前,鴻蒙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達19%,超越iOS的17%的占比,但全球占比僅4%。余承東在對話中毫不避諱差距,卻更強調機遇,AI時代的多端協同,是鴻蒙與中國應用的機會。
在新浪財經CEO鄧慶旭看來,做操作系統很難,鴻蒙正在經歷痛苦的時候,但同時對國內的開發團隊和廠商而言又是全新的機會,中國能不能有自己的Photoshop?鴻蒙一定可以成功,正在經歷微笑曲線。這一愿景已現端倪:新浪財經數據8個月增長7倍,證明鴻蒙能釋放“端側創新”潛力。而開源策略更讓鴻蒙滲透至礦山、醫療等垂直領域,形成“行業鴻蒙”分支。在煤礦領域,搭載鴻蒙的智能礦用終端已實現毫秒級響應,極大地提高了其作業效率。
值得關注的是,鴻蒙正在構建獨特的AI生態優勢。其小藝輸入法的語音識別準確率已達98%,而基于端云協同的AI框架讓開發者可以輕松調用華為的盤古大模型能力。
回望鴻蒙5終端數破千萬,其意義遠超數字本身。它證明了一件事:在操作系統這場“馬拉松”中,單打獨斗無法生存,唯有生態共贏才能穿越周期。這場中國科技的“集體沖鋒”,正在書寫一個關于自主與開放的新敘事。
當下一個千萬到來時,鴻蒙或將展現更完整的生態圖景。正如《對話》節目尾聲的展望——鴻蒙的終極變量,或許正是時間與堅持。當技術理想遇上商業理性,當個體創新匯入生態洪流,世界的第三種操作系統選擇,已不再遙遠。